一塊
戶外運動手表里通常都會被塞進很多功能,而我們能用到的只有其中的三分之一。而在我們所使用的這些功能里,又包含了諸多的數據分類。這些數據往往會被冠上一個看似簡單實則看不懂的名字,所以我們它們存在于手表里的作用是什么,意義又是什么?
這篇文章的目的就在于讓大家真正的搞懂這些似懂非懂的小數據。數據主要來自己運動手表Garmin的平臺。
基礎數據,入門
距離,這不用解釋了,就是你一次跑步的里程。單位通常為公里。
速率,我們通常把這個詞叫做叫配速,這樣一說是不是就好理解了。速率在手表端和網頁端所呈現的格式為5:15/公里,代表的意思是每公里的用時,比如5:15/公里就是跑一公里用了5分鐘15秒。
速度,與速率很相像的一個數據。其實兩者之間所表現的意義相近,只是數據統計的單位不同而已。速度在手表里呈現的格式為12.4公里/小時,所代表的意思是每小時的跑步距離,比如12.4公里/小時就是一小時能夠跑出12.4公里。
心率,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心臟在運動中跳動的頻率,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。正常人平靜時每分鐘60到100次,運動時心跳會加速,心肺功能較好的運動員會比正常人的心跳要慢。
對于跑步而言,心率數據是衡量訓練或比賽效果的重要數據之一。根據心率高低可以知道訓練或比賽的強度。大多數運動手表都會根據心率的數值來劃分跑步強度區間。比如Garmin有類似的熱身、輕度有氧、有氧、乳酸閾值、最高強度五個分區。
心率區間按照默認的心率范圍進行劃分,當然這個區間用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及需求來重新定義和劃分。根據心率數值在不同區間的時間分布,可以大概看出一次跑步的鍛煉效果。通常情況下路跑的心率數據處于前四分區較為適宜,間歇跑訓練中往往會達到第五分區。